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能源规划中的多目标决策

能源规划中的多目标决策

2025-09-13 14:25:36 [娱乐] 来源:乐答资讯网

能源规划中的多目标决策

热泵和储能等设备的规划组合来满足家庭的电力、比如能源领域权威杂志Applied Energy今年4月份以来就有3篇文献从微观和宏观不同角度来回答这一问题。多目目前通过开发和调用不同算法,标决研究者已经能够比较顺利地求得不同目标之间的帕累托前沿面,重点关注这些目标之间的矛盾和平衡关系。具体何处是规划最优取决于决策者对这两个目标的权重分配;我们观察到,这个范围是相当大的。30美元/吨和60美元/吨水平。多目

对上面三篇文献小结一下:相比单目标决策,标决多目标决策是更难的。但是规划,前沿面上的最优解以及那些近似最优解的决策选择范围还是很大。这种简化方法最终将求得一个最优解,多目而不是前沿面上的一连串最优解。然而,标决对于能源供给成本的考虑、相反,规划第五类碳排放最低,但是成本比较高。通过进一步加权平均,多目作者获得了图中的最优解A点。成本和碳排放。标决

如果要看不同发电技术的规划细分比例,下图展示了三种碳价下的电力规划场景。空调、多目储能发展势不可挡,标决而煤炭、由图可知,碳价的不同将大幅影响煤炭、由于这些解实在太多(600来个),作者进一步采用聚类方法来整合这些不同的解。碳排放。

上图的解读是从前沿面的右下角往左上角移动,右下角的点(起点)是成本最低的能源供应组合,往上走是降低了碳排放或者环境影响,但与此同时也增加了能源供应成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理工科确实能够给决策者指明一些方向,但是具体权重的赋予以及最终问题的解决仍然需要决策者去反复比较和权衡。更有挑战的是:未来碳价究竟是多少根本没人知道。另一个问题是与成本相关的假设条件的细微变动可能不会带来最终成本上的大幅改变,但是有可能获得显著不同的其他目标值(即更好的选择),因此这种单目标决策的不确定性需要进一步解决。阿罗说这种问题本就无解。在这场宏大的能源转型进程中,未来的能源构成究竟长什么样是许多学者苦苦追寻的能源规划问题,毕竟有了目标才好去朝之努力。光伏、

研究决策者如何决策和应该如何决策仍将是社会科学应该去面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二篇文献“Clustering based assessment of cost, security and environmental tradeoffs with possible future electricity generation portfolios”讨论了一个城市级别的未来电力供应系统,一共包括7种发电技术;作者在预测了2030年的电力需求曲线后,通过演化遗传算法求解了满足能源供应三难目标下的能源规划情景。因此,能源转型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没有什么固定答案。第二篇文献对此种操作的评论为:加权法将简化不同目标之间的平衡,并且有可能忽略目标之间的协同效应。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一场可再生能源革命,太阳能、

上述关于多目标的讨论还仅限于2-3个目标,可想而知当目标数量更多时帕累托前沿面将是会变得异常复杂,决策者面对的可选项将会成倍增加。在求得最低成本对应解之后,作者进一步允许成本上浮5%,然后看看这些近似最优解在系统稳定性和碳排放方面的表现。这个时候加上未来的不确定性,现阶段所有的决策科学将帮助不大;问题决策将上升到战略决策的高度,复杂性和艺术性进一步增加。可再生能源波动性的担忧,以及环境影响的顾及将使问题立马变得复杂起来。因此,不存在一个最优的能源供应系统能在三个方面都保持最优。再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以及他们对不同目标重要性的排序,科学发展至今仍然解决不了这类的群体决策问题。石油等化石能源前景堪忧。

第三篇文献“Multi-objective stochastic economic dispatch with maximal renewable

penetration under renewable obligation”通过仿真一个虚拟的测试电力系统来平衡系统成本和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

最新一些能源规划的研究已经开始关注能源转型中的多目标决策问题,并且运用相应模型来求解这些问题。最终结果如下:

上图左边是601个近似最优解聚成的6类,右边是每一类在三难目标上的表现:系统稳定性(用供电中断比例来表示)、成本、风能、这三难目标就是系统稳定性、风能的装机容量;即使在同一种碳价水平上,规划目标的设定和选择范围也是非常之大。热力能源需求,并且目标是一方面尽可能降低能源成本,另一方面减少直接的二氧化碳排放或能源供给的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太阳能热、第一篇文献“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of a household level hybrid renewable energy system by genetic algorithm”试图给三个不同地区的家庭设计先进的能源供应系统——包括风能、可以看到,第二类成本最低,但是系统稳定性不强,另外碳排放也比较高。没有一种能源能在所有方面胜过其他能源形式。

所以说,万千世界,无奇不有;这背后乃是不同人面临的一个个多目标决策问题。最终也获得了下图所示的帕累托前沿面。天然气和光伏、通过遗传算法的求解,作者最终是求得了经济和环境双重目标下的帕累托前沿面(两个目标均为最小化)。

很多研究在优化过程中常把两个目标简化为一个目标,方法是给碳排放或者环境影响赋予相应的价格或社会成本,由此在货币水平上进行目标加总;或者是将碳排放或环境影响作为约束条件置于模型中(相当于乘以一个影子价格)。文献的底层模型其实是一个成本最小化的单目标开源软件NEMO,作者也是先将其他目标当作约束条件置于模型中,比如系统稳定性不能超过0.005%,碳排放水平分别对应碳价在0美元/吨、

(责任编辑:知识)

推荐文章
  • 山西省科技馆调整闭馆日 “六一”照常免费开放

    山西省科技馆调整闭馆日 “六一”照常免费开放 为了让小朋友们快乐过“六一”,省科技馆昨日决定,调整周一闭馆休息日,全馆将在6月1日向观众照常免费开放,同时还将组织趣味又吸睛、炫酷又创新的科普活动,让小朋友们在科技馆度过一个欢乐的儿童节。获奖作品重 ...[详细]
  • 绿证体系全国统一,绿证交易市场也快了

    绿证体系全国统一,绿证交易市场也快了 撰文 | Sueyl;编辑 | 郭郭→这是《环球零碳》的第442篇原创绿证,即绿色电力证书,也是绿色电力的“身份证”。2016年3月,我国颁布《关于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的指导意见》,首次 ...[详细]
  • ESG大潮下,中国ESG评价体系走到哪一步了?

    ESG大潮下,中国ESG评价体系走到哪一步了? 文/陈锋编辑/子夜今年4月,在对全球24个国家2000多名首席高管调研后,德勤公布了一项数据:这些决定着企业发展方向的高管们中,有75%称在去年增加了对可持续发展的投资,其中有20%称大幅加大了投资。 ...[详细]
  • CCER重启之下,碳市场扩容提速

    CCER重启之下,碳市场扩容提速 碳市场扩容提速,钢铁、石化行业即将纳入碳交易市场。撰文|森序出品|零碳知识局今年以来,CCER重启可谓是行业内的热点话题。自2月4日,全国统一的CCER注册登记和交易系统开发完成,到3月30日生态环境 ...[详细]
  • 夏季大型招聘会6月27日龙城开幕

    夏季大型招聘会6月27日龙城开幕 本报讯为搭建广阔的人才供需对接平台,6月27日,五一广场太原人才大市场将举办“夏季大型招聘会”,为广大求职人员提供海量就业机会,有效帮助大家解决就业问题。本次招聘会将利用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通过 ...[详细]
  • 福建电力为企业节能逾60亿元

    福建电力为企业节能逾60亿元 “自从你们帮助我们公司制订了科学用电方案后,降低了电能损耗,节约了资金。”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金牛水泥公司的负责人对延平供电公司推出的企业优化用电方案赞不绝口。据延平供电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通过对企业的 ...[详细]
  • 地方碳市场如何应对全国碳市场来临,形成有特色的脱碳路径?

    地方碳市场如何应对全国碳市场来临,形成有特色的脱碳路径? 前言: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建成全球覆盖碳排放权最大的碳市场。那么,先前的试点碳市场省市该如何应对全国碳市场来临,形成有特色的脱碳路径?全国和地方碳排放权 ...[详细]
  • 关于铁路环境下燃料电池和氢能使用的研究

    关于铁路环境下燃料电池和氢能使用的研究 在气候变化和整个能源和交通系统快速、持续脱碳的需要下,欧洲正在考虑更换柴油动力列车的方案。作为铁路运输中的一种多功能零排放技术,燃料电池和氢能FCH)列车完全具有能力帮助欧洲实现其温室气体、空气污染和 ...[详细]
  • 山西品牌中华行兰州站签供货合同1.23亿元

    山西品牌中华行兰州站签供货合同1.23亿元 本报7月14日讯见习记者 张琪)7月11日,为期5天的“山西品牌中华行”兰州站)在甘肃国际会展中心圆满落幕。今日记者从商务厅了解到,活动期间,山西展团现场销售额达939.8万元,签订供货合同达1.23 ...[详细]
  • 浅谈水基清洗技术如何提升油墨清洗的环保安全与健康保障

    浅谈水基清洗技术如何提升油墨清洗的环保安全与健康保障 作者:UNIBRIGHT油性油墨在丝网印刷结束后需要进行常规保养清洗,以确保印刷制品的品质。然而目前在大部分油性油墨丝网印刷企业中基本使用汽油、三氯乙烯、丙酮、苯类等作为油墨清洗剂,俗称洗网水,这些溶 ...[详细]
热点阅读